电影《流浪地球》中,有一个惊艳的镜头:
地球逃出太阳系,经过土星时,被其引力捕捉,赖以生存的大气层,源源不断流向土星,整个星球危在旦夕。
这和内容行业秘而不宣的规律异曲同工:当两个平台不断趋同时,强的一方会形成“虹吸效应”,瓦解另一方的生态基础。而这也是仍然以来,市场对快手的疑虑所在。
但前几天发布的一年报显示,市场的误会很大。
一方面,用户生态良性下降:2022Q1快手MAU接近6亿,与抖音差别缩小;2021年8月-2022年2月的大半年里,快手用户时长优于抖音。
另一方面,用户下降并非来自“钞能力”,可以看见,饱受非议的销售费用这一季度显著升高。
如此降本增效下,营业巨亏急剧下挫。
那么,快手为何能逃出“虹吸”呢?
道理很简单,快手和抖音虽同处短视频业态,但两者的生态属性截然不同,“虹吸”推论本身就不创立。本文将从平台内容和延展服务两方面,展开剖析。
一、一个偏向媒体属性,一个偏向社区属性
过去一年,我们通过对文字、视频、图片等一系列内容平台的复盘研究,总结出一条共性规律,那就是内容平台,最终会分化成两种形态:或偏向媒体,或偏向社区。
而影响分化的诱因,归纳上去有以下四种:
事实上,目前抖音、快手也出现了类似的分化征兆。
比如,你可能会发觉,总能看到抖音神曲,却没有快手神曲的说法。
而之所以会这样,同样和上述的四个影响诱因有关。
就话语权因子来说,我们统计了两平台一周的热榜内容,数据显示:
抖音热榜,以新闻资讯、明星网红相关的内容为主。这部份内容,大多由主流媒体、头部KOL发布。
相比之下,快手热榜上,大众化内容更多,比如“办公室挑战”、“面粉试试这样做”等接地气话题——主要来源于群众生活。
造成这么差别悬殊,是由二者的用户基本盘决定的。
抖音聚焦的一二线城市用户,相对更喜欢“小资”情调的内容——画着精美发型的美女靓妹等,一般精品内容会获得更多流量。
快手广泛的下沉市场用户,倾向于真实、贴近生活的内容。也由此,快手上能看到“人生百态”,充满原始生命力。
当然,随着一二线用户的涌向,快手也有了“小资”倾向。但下沉用户群体占比仍超60%,需求基因不变。
比如,2022Q1电话会议也谈到:一季度我们有25%的用户参与创作,其中中长尾创作者的内容贡献度达到80%。
而内容话语权的倾向性,会影响用户的交互意愿。
比如,大多数用户对微博上的新闻,阅后即扔;但在豆瓣的话题下,却回帖频繁,积极盖楼,逐渐对平台形成情感认同。
这样的分化也彰显在抖音和快手的数据上。如下图,快手用户的交互程度更高,一条点赞为10万的视频,快手的评论数接近1万,而抖音大概为3400条。
在这些基因决定的交互习惯上,平台都会做进一步的引导加强。
比如,观看节奏方面,一直以来,刷抖音都是一条接着一条的全沉浸式娱乐,强调持续投喂。
而快手,不管是初期两条内容切换间隙,需要先看评论区,还是现今的短视频弹幕模式,都在引导用户多多交互。
如此一来,前者鼓励的是功利性创作,极致讨好算法;后者可以激励普通创作者,产出更多元的内容。
长期接受功利性创作出的精品内容,观众会产生消费惯性,价值观迈向趋同;而多元内容的侵染下,用户有着“千人千面”的观点。
这在统计数据上也有所反映,截至2022年5月,抖音粉丝数目排名前50大的帐号,政务媒体和名星占比大多数;而快手垂类网红比列更高。
而从当下的内容布局导向来看,这种价值观的分化,会越来越迈向两端。
以短剧来说,快手从星芒计划到扶翼计划,不断上调准入门槛,甚至包括零粉帐号,也可步入扶植计划之中。而反观抖音,扶持计划上更偏向MCN机构,准入门槛较高。
这反映到结果上,快手的短剧,数量和题材较丰富,包括侦查、职场、家庭、甜宠等,价值观趋于多元。
据2022Q1电话会:目前已累计推出了近12,000部短剧,拥有350部背部优质短剧。
相比之下,抖音则是集中在比较招流量的恶搞、综艺、选秀等品类,价值观趋于单一。
如此双向选择引导下,抖音用户不断趋于于看加了滤镜的漂浮人生;快手用户则更能接受生猛赤裸的现实。
而不同的价值观导向,会自然在腹部内容集中度上,出现分化——抖音的美女靓妹类内容,始终抢占流量高地;快手真实生活诠释,“风水轮流转”。
平台在分发上的差别,也会进一步加强集中度的差别。
比如,推荐分发上,虽然抖快的召回期都可达90天,但从数据结果看,抖音的新品内容存续期相对更长一些,这是因为,抖音在分发上,会对新品内容进行反复召回。
内容被反复推荐,流量会越来越集中;而克制分发的内容,在流量上更为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