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对此话题感兴趣,欢迎交流:MichaelSH8408
财务尽职调查(Financial Due Diligence Investigation,FDD)一般是指投资者在与目标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后,对与目标公司投资相关的所有事项进行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的一系列活动. . 这是百度对财务尽职调查的定义。实际上,这个概念只是描述了财务尽职调查的两个方面和一些工作内容,并没有对财务尽职调查的内涵给出明确的定义。
事实上,财务尽职调查的类型很多,不同类型的财务尽职调查的目的也不同。本文的范围为以一级市场金融股权投资为目的的金融尽职调查(“投资FDD”)。它与财务尽职调查(“上市 FDD”)相反,后者用于确定上市的可行性。之所以把上市的FDD拿出来做对比,是因为他们面对的目标公司基本一致。实践中,很多投资机构和中介机构将这两种方式混为一谈,甚至按照上市的FDD方式投资FDD。这种做法无异于实现投资尽职调查的目标。误导投资分析的方向和判断标准,颠倒了商业和金融的主次地位,将宏观行业研究与微观尽职调查的联系分开,让财务尽职调查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形式。程序繁琐,甚至使投资判断成为缺乏客观依据、完全依赖主观性的盲目行为。
为了明确投资FDD的意义和目的,首先要分析两者的异同。
从尽职调查的目的来看,上市FDD一般是投资银行或审计机构为判断目标公司上市的可行性而进行的财务尽职调查,主要是确定目标公司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在财务方面上市的要求;投资FDD是投资机构或其聘请的第三方机构为进行投资判断而进行的财务尽职调查。目标是挖掘企业成长的核心动力,判断未来成长的可能性。
从尽职调查逻辑来看,上市FDD从审计逻辑出发,遵循有罪推定原则,最终“还原”真实财务报表,重点验证历史;投资FDD从业务逻辑出发,使用财务验证业务,最终业绩来“修正”盈利预测的可行性,重点是预测未来。
从尽职调查内容来看,上市FDD注重合规审查,注重申报主体,以业务数据为证据,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注重“真实性”;投资FDD以业务增长性分析为主线,关注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本质,以财务数据为线索,发现业务增长的业务逻辑和证据,聚焦“增长”。
上述FDD的差异源于投资起点和投行工作目标的不同,从而也造成FDD双方关注点的差异。优秀的投资银行家熟悉企业财务报表数据的来龙去脉资料分析不会做,却很少能真正从“企业家的角度”去思考一个企业是如何运作的。
要实现投资FDD的目标,我们必须站在“企业家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在经营企业时,大多数经验丰富的企业家首先想到的是:企业从何而来?(而且绝对不是公司的收入确认政策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从哪些行业入手,为哪些类型的客户提供哪些服务,如何定价……
第一单下单的时候,创业者就应该考虑需要投入多少资源来支持业务:比如租赁办公场所、招聘人员、采购原材料,资金不足时如何利用外部融资……
创业者在完成交割时,要考虑什么时候确认收入多少,匹配多少成本,给多久,确认多少应收账款,什么时候收回……
投资FDD,只有按照上述业务逻辑思考财务数据背后所反映的业务问题,才能真正从投资的角度理解企业。三张表的数据应该连接、交叉、融合在一起进行业务分析,而不是分开会计科目单独分析。具体来说资料分析不会做,与上市的FDD不同,投资FDD的关注点集中在业务方向:
...
关于财务尽职调查的“真实性”,笔者认为,“真实性”是讨论“成长”的基本前提,但它是手段而非目的,单靠“真实性”并不能满足投资FDD的需求。 . 即使一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完美无瑕,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一样规范,如果没有增长潜力,对投资机构来说也毫无价值。相反,对于投资机构来说,那些不规范但成长性很好的公司是有吸引力的。在实践中,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是偏向于后者。大多数公司在上市前都是不规范的,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常见的原因是成本。如果这些违规行为对增长没有实质性影响,则不会影响投资机构对公司的投资判断。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判断一家公司的“真实性”并不要求该公司提供完整的上市FDD报告。如果觉得不靠谱,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用脚投票。
如果您对此话题感兴趣,欢迎交流:MichaelSH8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