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网商业记者张航英
天眼查报七叉叉。
7月19日,“天眼查”运营商北京金地科技有限公司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将“汽叉车”运营商苏州浪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告上法院,要求其停止侵权,赔偿经济损失520.45万元。
问题出在广为人知的广告口号——“查公司、查老板、查关系”。
天眼查称天眼查要注册才能用吗,这个2014年11月首创的广告语是其核心功能,在全国各大城市进行了广泛宣传,耗资近2亿。天眼查发现,奇查查的广告与自己有很多相似之处,包括广告视觉设计的蓝白配色、广告图片等。最重要的是,奇查查完全引用了广告语。
近年来,企业信息服务商之间的战争已经从B端转向争夺C端用户。空中广告的轰炸,也让天眼查进入了大众视野。那么,企业信息查询服务是什么样的业务呢?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是什么生意?
求职者需要知道被面试的公司是否靠谱;企业需要了解其合作伙伴的相关信息;投资者需要了解公司的信用状况......最简单,最快的方法之一应该是用天眼检查。或者在七叉叉等企业信息平台上查询。
这是一项“公共数据”业务。
目前,企业信息查询平台的信息一般来源于政府公共渠道的新闻。例如,天眼查的数据采集源包括中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执法信息公开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等2000多个数据源网站的公开信息。数据清洗、聚合和处理,最后可视化信息呈现。
在企业信息查询平台历经数年鏖战之后,最后脱颖而出的,就是如今上庭的天眼查和七查查。目前,天眼查在APP Store商家排行榜中排名第5,奇查查排名第6。此外,企业信息查询APP启信宝在前10名中排名第8。
百度指数上,天眼查、七叉叉、七信宝自上而下分三个梯度。
奇查茶于2014年3月在江苏成立,先后经历了5轮融资,最近一次是去年7月的C轮融资。据36氪报道,2015年奇查查实现盈利。目前,奇查查注册用户近2亿,累计用户数已突破1000万。
天眼查成立时间比七叉叉晚半年,但似乎后来者领先。
2014年10月,天眼查在北京成立。创始人是刘超,有着深厚的大数据行业背景。2017年底,天眼茶商业化当年实现盈利。
2017年3月,天眼查获得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共同设立的国家发展基金领投的1.3亿元A轮融资。今年4月,央行重启征信,天眼查成为首批获得资质的三家企业之一。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天眼查已收录1.8亿社交实体信息。累计企业客户6.48万户,其中小微企业2.08万户,占比32%。
“骚扰电话制造商”?
起初,人们普遍认为只有非公开数据才有价值,但后来才重视公开信息的价值。
天眼查创始人刘超曾说过:“开放的数据是最有价值的,因为它可以无限连接,没有数据孤岛,所以可以产生更高的用户价值。”
数据的价值不在于稀缺,而在于如何挖掘和使用它。天眼查就是做这种生意的。在天眼查、企查查等应用上,可以挖掘某人或某公司背后的商业信息。输入两个人或两个公司的名字,几乎可以将两人之间的所有商业利益都呈现在一张图片中。
此外,相比于用科技呈现复杂的业务关系,天眼查还以更简单、更直接的方式呈现业务信息。例如,在公司名称旁边,放置公司电话号码。如果公司电话号码不小心填写了公司法人的手机号码,那么公司法人很可能会被一堆骚扰电话骚扰。
这样的指责在网络平台上随处可见。对此,天眼查客服一脸无辜的表示,他们展示的都是公开信息,相关号码在其他工商信息网站上也可以查到。
记者发现,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年报中确实披露了部分企业的联系方式。但是工商信息网站的年报是在二级页面,非常隐蔽。但是,天眼查和七叉叉却把它放在了首页最显眼的位置。
乍一看,这似乎没有错,但如果这些信息被用于盈利呢?
在天眼查VIP会员权益中,记者发现了端倪。比如天眼查VIP会员权益2,每天可以免费导出5万个公司联系方式。同样在企业检查中,准确导出5万条企业数据也成为VIP会员的特权之一。
多方引用的平台数据是否准确?
2019年7月上旬,杭州互联网法院发布第一份诉前禁令,要求其查查立即停止发送相关误导信息。
原来,今年5月5日,七叉叉通过现场新闻、《雷达监测》日报、邮件等方式向订阅用户发出“警示信息”:蚂蚁小贷公司新增清算组成员。
随即,华北以不正当竞争罪将七叉叉告上法庭。
事实上,该信息是蚂蚁小贷公司2015年成立清算组时的备案信息。蚂蚁小贷公司从未正式进入清算程序,一直正常运作。
华北在诉状中表示愤怒:七叉叉所在的龙东公司是专业的企业信息提供平台天眼查要注册才能用吗,通过收费为用户提供服务。投入足够的时间和成本来验证信息的准确性。但陇东对从政府免费公共数据库中获取的信息或申请人方的简单验证不进行审核和核实,导致错误信息的广泛传播。
巧合的是,华北所说的是被诸多误传困扰的企业的声音。
4月20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曝出一桩利用国家政策扶持的新能源项目投资骗局。节目援引天眼查数据指出,该项目的发起人是广和集团投资的广和华铝实业投资。发展(深圳)有限公司
节目播出后,广和集团发表声明称,工商信息被冒用,与造假平台无关。同时,广合华铝实业投资发展(深圳)有限公司在天眼查、七叉叉等平台的工商信息被截获,显示多处错误信息。
事实上,天眼查、企查查早已不局限于企业信息查询平台,还积极推送和同步相关企业变更信息,成为新闻线索的来源。
甚至,天眼查注册了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热点新闻,号称“分析背后的商业逻辑,助你看清世界”。并且基于对此类平台的信任,相关错误信息往往可以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
3000元删除一条消息?
纠正信息似乎并不容易。例如,删除或修改信息,必须出具业务资格证书、授权委托书等各种证书。
那么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删除天眼查信息呢?记者发现,网上有不少资料声称可以在天眼查等平台处理判决书,并根据处理难度给出不同的价格,从几千元不等。
网站页面截图
今年6月,科技媒体鞭牛士也在天眼查平台上提到了“灰产”问题,曝出天眼查删除了3000的信息价。
随后,天眼查回应:平台不存在付费删除数据的业务,不存在内部漏洞。
天眼查创始人刘超认为,公共数据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商业价值。他曾经说过,就像一块木头只值10块钱,但经过雕刻、加工、包装后,可能卖到10万、100万、1000万,大数据也是如此。
然而,天眼查在挖掘公共数据“金矿”的同时,首先要记住,它的使命是“公平地看世界”。刘超曾谈及创办天眼查的初衷:用好国家公布的数据,让人民受益于国家数据库。
数据是中性的,取决于它的使用方式。从好的方面来说,它可以给人们带来便利。不利的一面是,它可能成为灰烬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