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程序的运行逻辑来看,它是寄生在平台上的,在一定程度上,平台的引流也是相当可观的。在流量获取成本逐渐上涨的情况下,互联网巨头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将流量引流到自家头部平台的机会。
先是微信以其强大的社交属性将小程序推向市场,随后支付宝、百度、抖音、快手、美团等互联网玩家纷纷入局,将小程序作为构建的重要节点顶级平台生态系统。毫无疑问,小程序已经成为常态。
小程序势头强劲
疫情黑天鹅事件发生后,小程序与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此外,越来越多的品牌在设置小程序赛道。因此,小程序的市场潜力可以得到快速开发。根据《2021小程序互联网发展白皮书》数据,2021年,全网小程序将超过700万个。
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持续激增,越来越多的企业加深了对小程序的理解,越来越重视小程序的开发和运营。
一方面,小程序已经成为企业实现低门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工具。小程序本身具有发展迅速、共享便捷的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成本负担。最重要的是共享微信、支付宝等大平台的流量资源,提升企业数字化运营质量。
另一方面,小程序已经成为企业和服务商重要的私域基础设施。公域流量红利日益萎缩,品牌纷纷转向自建私域流量池,并采取小程序与私域流量相结合的方式。事实上,很多领域的品牌都通过小程序与消费者的直连,迅速实现了线上采血。
以微信小程序为例。根据“2021微信公开课”官方公布的数据,2020年小程序实物商品GMV增速将达到154%,各行业商家自营商品GMV增速将高达 255%。其中,超市、生鲜等零售渠道小程序年增长率高达254%;时尚品牌小程序年增长率高达216%;饮料、食品等快速消费品的年增长率高达490%。
不得不说,小程序已经成为许多行业新的业务增长路径,同时其商业价值也逐渐清晰明了。
此外,据QuestMobile数据,截至2022年1月,微信月活跃用户达到10.7亿,支付宝为8亿,百度为6.9亿。支付宝、微信、百度三大平台的流量资源仍处于稳定状态。可以进一步推测,在当前消费场景碎片化的趋势下,附在这三个平台上的小程序数量或将日益增多。准确来说,未来小程序的发展势头会越来越快。
新的竞争逻辑
事实证明,微信、支付宝、百度三大平台资源充足,对小程序的虹吸效应已经显现。
2021小程序白皮书数据显示,微信小程序开发者突破300万小程序展示文章,DAU突破4.5亿;支付宝MAU突破6亿,超过200万小程序入驻平台。此外,2021百度移动生态万象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百度智能小程序数量已达66万,MAU达到4.2亿。
从各大平台的月度活动数据来看,小程序的发展显然已经超越了Staking阶段,现在已经到了利用私域流量进行精细化运营的阶段。目前看来,如何让各个企业的小程序在平台上实现转化、变现和高留存,是巨头们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现在,BAT正在大力整合各种资源,增强生态拓展能力。显然,他们想要完善生态,让小程序成为很多企业的商业阵地,最终解决转型变现的问题。可以预见,在小程序的后场赛道上,微信、支付宝、百度等互联网平台的比赛重心将转向生态能力的争夺。
在具体的生态拓展上,支付宝、微信、百度等平台已经开火,在技术、场景、规则、服务等方面积极去旧换新。值得注意的是,支付宝和百度往往具有工具属性,而微信是强社交属性,性质不同。因此,即使他们也专注于生态建设,三者所倡导的生态战略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支付宝:资源整合优先
对于支付宝来说,它一直想做的是一个平台,而不仅仅是一个工具。作为服务载体,小程序的轻量化运营无疑是支付宝构建生态平台的好手段。按照这样的思路,或许可以更好地解释支付宝大力整合公域资源,助推小程序增长的主要原因。
支付宝小程序采用“去中心化、中心化辅助”的模式分配流量,打开公域流量闸门,鼓励商家自主成长。到目前为止,这仍然是支付宝向小程序商户开放生态的底层逻辑。
长期以来,支付宝一直痴迷于构建小程序生态。此前,支付宝已经针对终端内的服务产品进行了小程序,如转账、充值中心等功能。这些应用场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用户的使用目的性比较强,转化率也比较理想。
之后,支付宝经过一系列产品调整,全面开放。截至目前,支付宝APP首页已开通搜索框、应用中心、我的小程序等多个入口,支持商户自营。此外,在底部Tab栏测试“生活”频道,商家版可直接接入小程序,让商家更好地实现内容运营的最佳效果,快速触达用户。
同时,支付宝也将商户与自己的支付生态系统相结合。例如,商户可以直接接入账单分期、花呗等多种支付能力。
不难看出小程序展示文章,阿里想以支付宝小程序为纽带,试图连接各方资源,让支付宝的业务能力有了更多新的植入平台。但由于支付宝小程序缺乏社交场景,用户留存和后续转化仍存在不少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