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收集资源网

张小龙内向且害羞的人,从Foxmail到QQ邮箱再到微信

网络整理 2022-03-27 23:59

随着微信的大获成功,张小龙也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产品之神”。

但在他自己看来,这可能是一种误解。作为一个内向、害羞的人,从 Foxmail 到 QQ 邮箱再到微信,张小龙认为,做一个通讯工具是他的宿命。“每个内向的孩子都有帮助他人交流的强烈愿望。”

和绝大多数程序员一样,性格内向的张小龙有着强烈的控制欲,“对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不感兴趣”。他制定规则和秩序,赋予产品生命,让它们自行成长和进化。

同时,他也是一个文艺青年。张小龙喜欢迈克尔杰克逊和伦纳德科恩,将人文精神引入产品。面试产品经理时,他会问“你喜欢摇滚吗?”,如果他得到否定的答案,他无论如何也不会通过。

在这些因素下,张小龙的产品方式弥足珍贵,具有普世价值。因为微信已经是一个现象级的产品,拥有超过 8 亿用户,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在上面获得自我一致性,甚至超出预期。

对于移动互联网的从业者来说,这些产品的常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一本指导性的“圣经”。因此,《验收》整理了张小龙的产品观,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下列:

1:制定简单的产品规则,产品经理是站在上帝这边的人

张小龙认为,产品经理是“站在上帝这边的人”。因为上帝的角色是创造简单的规则,让世界自己进化,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应该是这个哲学的真正信徒。

“产品规则越简单,群体就越容易形成自发的互动。” 如果产品经理设置的规则复杂,用户将不知道如何在规则下进行交互。

因此,张小龙对繁复给予了高度评价。它的规则很简单,界面也很简单。在后续的版本迭代中,只加入了“beta”二字,“有足够的自我进化空间”。

2:产品功能的膨胀与体验没有绝对的冲突

微信几乎接管了中国人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所有生活,社交、阅读、购物等,让它看起来就像一个流量庞然大物。但作为用户,大部分人并不觉得体验很拖沓、繁琐。

在张小龙看来,一个东西是否臃肿取决于它有多少功能,但最重要的是在用户体验方面是否感觉简单、清爽、流畅。

“这是一个技能,你有没有能力把一个很复杂的功能变成一个简单的产品供用户使用。”

张小龙以 iPhone 为例。没有人认为它的外观和硬件臃肿。相反,它具有令人愉悦的简约风格。不过机器内部的结构和安卓没有区别,非常复杂。

3:想要体验不臃肿,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分类

对于微信来说,在之前的版本变化中,界面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各个类别下的功能确实有所增加。如果用户不实际使用某项功能,对他来说基本没有干扰。,因为你根本看不到它。

这就要求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时首先要有一个大框架,保持主干清晰,分支适度,简洁明了,将次要功能隐藏在次要页面,尽量让用户在一维地解决具体问题。事情。

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学习分类。“类别是人脑的识别模式,也是降低复杂性的方法之一。PM应该每天思考如何让事情更有条理。” “人们越来越懒惰,越来越不耐烦,越来越少去手动。”

4:平台产品去中心化的产品思路

微信公众平台就是去中心化引导下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一个用户不关注任何微信公众号,他几乎不会被公众平台的分支结构所打扰,但如果他这样做,那就是另一个世界,因为现在有几千万个公众号。

另一个重要的例子是二维码的应用。PC互联网时代,流量入口在搜索框,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张小龙认为,流量入口可能存在于二维码中。所以很早就,微信大力推动了二维码在中国的普及。因此,基于线下商户的微信支付现在将实现弯道快速超车。

5:以用户需求驱动产品设计

当然,所有产品的规则和设计都离不开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在张小龙看来,互联网产品的需求应该由用户驱动,而不是产品经理。产品经理试图通过产品研究、数据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来获取需求,但都是徒劳的。

比如,因为对群效应的好奇,微信和摇摇和附近的人一起上线;因为对当下生活趋势和信息流的了解微信摇一摇都是要到很远的人,在朋友圈上线;因为了解平台,开放接口,在线微信公众平台。

6:大部分需求是为了满足用户的“贪、恨、无知”

在人类的原始需求中,性、贪婪、嫉妒、执着、懒惰、虚荣等,都隐藏着重要的意义。产品经理在做产品时,首先要研究的是人性,而不是产品逻辑。

其中,张小龙认为,“贪、恨、无知”是对用户的三大基本约束力。贪是贪,瞋是嫉妒,痴是执。

比如以“性”为例,步枪在摇晃中的音效、花朵盛开的比喻等,让用户体验到最原始的性冲动。张小龙认为,“最原始的东西,往往是最好的体验”。

比如,微信朋友圈信息流不断提示的红点,利用了人类的贪婪、占有欲和不安全感,驱使用户不断刷新朋友圈。

在凡夫,张小龙写道,“酷的还是你的用户,而你在哪里,最难的是网络。你要整天分析你的黑暗心理,才能让你好受一点。我说不出来。”清楚地。” 他认为,所有这些“爽”都有深层次的原因,也是竞争对手无法超越微信的地方。

7:平台产品不应满足小众需求

有成千上万的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不过,张小龙认为,满足细分群体的需求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满足这群人的同时,会得罪另一群用户。

例如,微信不会将信息的“已送达”和“已读”状态暴露给他人。这虽然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微信摇一摇都是要到很远的人,但会给大部分人带来麻烦。“做人,给他们撒谎的机会。”

8:要做大批量产品,就必须降低产品的学习成本

在朋友圈中,微信不鼓励用户发送纯文本消息,因此将纯文本条目隐藏得很深。与文字相比,图片承载了更多的信息。对于用户来说,发送图片比编辑一段文字更容易。

这使得所有年龄、教育背景等的人都可以使用社交媒体。“甚至农民工也使用它。”

作为大众产品,张小龙认为,不能针对某些小众群体开发特定的功能。所有用户的用户体验没有差异。比如摇一摇这个功能,很简单,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而在微信中,他们还刻意避免在界面中出现任何文字说明,“一旦一个功能需要文字说明,这个功能的设计就失败了。”

9:产品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创造价值

学习成本的降低不仅提高了工具的效率,也意味着节省了大量的用户时间。这是为用户创造价值。

是否把用户价值放在首位,也是判断好产品和坏产品的分水岭。“真正把用户价值放在产品首位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只是把这个当成口头禅。”

在张小龙眼里,真正好的产品应该是用户一用完就可以离开的产品。他以车内的空调为例。用户买车是为了“到达目的地”,但因为下车觉得空调很好,所以不能待在车里。这是本末倒置。

对于微信来说,他们要做的不是成为用户的时间杀手。更重要的考虑是如何帮助用户更有效地完成他们的任务。“用完就走”是微信的基本价值。

微信摇一摇都是要到很远的人_微信微现场摇一摇_微信摇一摇是干嘛的

10: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相辅相成

因为用户价值是第一位的,所以张小龙在微信商业化上的主张是“让商业化尽可能的隐形”,他认为一个好的产品的商业化就是用户价值和用户体验。不矛盾。

“好的商业化不应该骚扰用户,只触及他需要触及的那部分用户。” 比如游戏入口的设置,比如微信就不会弹出广告。在与外部各方合作、对接资源时,首先考虑的是对用户是否有价值。

在微信公众号系统中,张小龙认为原创文章就是他们需要的价值,所以为了支持原创,微信在广告收入方面对用户有很好的折扣。

11:产品经理感知用户需求的渠道

在张小龙看来,感知趋势的渠道是多方面的。这些渠道存在于生活中,也来自于网络。比如微博和论坛,产品经理需要找到离自己很远的用户,了解他们所处的氛围和场景。

12:产品经理应该永远保持空杯心态,保持愚蠢

当产品经理提出需求时,他自己很容易做到。但如何让远离自己的用户享受其中,把握自己的心态呢?这就要求产品经理要时刻保持空杯心态,把产品当傻子,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像乔布斯的功力很强,能瞬间把自己变成傻子。小马(马化腾)也很厉害,一分钟左右就能完成准备,我(张小龙)不太擅长“自己,进入这种状态需要5-10分钟。但绝大多数产品经理往往要花3天时间才能达到傻瓜状态,所以他们总是太专家了。”

作为一个拥有数亿用户、背景各异的产品,张小龙要求这些人每次使用微信时都能有第一眼的感觉。

13:用户体验是移动互联网竞争的关键

虽然“用户体验”这个词已经司空见惯,但在张小龙看来,它仍然是所有移动互联网产品竞争的核心。因为互联网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即使是很小的产品也必须创造出最好的用户体验,才能被用户接受。仅靠短期运营带动用户是不可持续的。一旦出现更好的产品,他们仍然会逃跑。

14:产品体验的核心在于“酷”和“好玩”

尽管微信本质上和根本上是一种交流工具。但它所产生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定位本身。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微信不是用来省钱的,而是说“这东西很好玩,用起来很爽,超乎预期”。

15:在制作产品时设定优先级

(1)趣味高于功能,产品必须有趣、酷,才能形成传播和口碑。

(2)功能高于交互,清晰的功能满足清晰的需求,用户不会在意炫酷的交互效果。

(3)交互高于UI,方便快捷的交互设计是第一位的,UI是围绕特定的功能来实现的,而不是有一个优质的UI方案专门为此设置一个功能。

16:产品经理要“没有我”,把意图隐藏在产品中

产品要达到“自然”的状态,让用户凭直觉和体验就能流畅使用,而不需要产品说明书。对任何用户行为给出清晰明确的反馈,让他们毫无偏见地接受它。

这是产品人性化的体现。例如,在IOS系统中,当用户按下按钮时,功能弹窗向左滑动,然后像碰到什么东西一样迅速向右弹跳一小段距离,最后停止。下。这符合人们的生活经验,因为现实世界中很少有物体可以从使用变为绝对静止。

17:请勿在产品中暴露技术指标

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毕竟不是技术专家。他们不想知道参数、特性和技术指标。他们更关心的是提供了什么体验,他们想要表达的是一种情感。

比如下载进度条中的数字标识,数字进度并不是用户最关心的,他们想要的是“快点完成”。在这里,如果产品经理将进度条设置为某种动画效果,就可以表达用户的心情。虽然这个动画效果的背后还有更多的技术元素,但只要隐藏起来,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用户的焦虑。

18:产品尽量不表现个性化

张小龙认为,除了基于个性化的APP,大部分APP所谓的炫酷效果和个性化定制,除了让产品经理觉得自己做了很多工作、自我满足之外,没有任何价值。

“这只能证明产品经理对自己的产品没有信心,因为有信心的产品经理可以通过默认皮肤满足用户。推而广之,一个好的产品,它的功能应该满足全球用户的需求,没有必要为地区变化进行特殊定制。”

19:理性能力是产品需求的基础,但人性也很重要

早在做QQ邮箱的时候,张小龙就用许巍的《蓝莲花》作为背景音乐之一。他认为,在理性的基础上,再加入一些文艺、人文的元素,将会把所有的产品线串联起来,甚至让产品有了灵魂。

从数量上看,人性并不是很重要。但从非定量的角度来看,属灵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是,人的因素一定不能是主体,不能被过度放大。更多体现在看不到的地方,“不是小清新画,是文艺”。

比如“附近的人”,里面就有很多人文关怀。让人不那么孤单,陌生人也可以轻松交流。

20:好的产品经理必须对系统有抽象的认知

张小龙认为,系统的抽象认知能力可以让产品经理更好地把握用户的需求,拓展产品的想象边界。

在发现用户需求方面,当产品经理学会将所有用户视为一个人,“没有性别、年龄、地域、学历等属性”,那么需求就来自于所有用户的共同交集。

在拓展产品想象方面,张小龙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虽然很多人说它是一个媒体,一个CRM……但在微信团队眼里,它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消息传递平台”,可以让信息分布在不同的地方,而他们并不甚至知道如何命名它。

“所谓抽象,就是找到所有复杂事物的共性,然后做这一点点共性。”

21:产品经理的审美能力很重要

“你的产品之美,不会超过你的审美能力”,这是张小龙常说的。

美学体现在产品的每一个细节上。如果产品经理涉足艺术、音乐、阅读、摄影、旅游等精神产品,很容易在产品设计上落伍,失去话语权。

22:做产品的人一定是被自己的内心驱动,不能靠KPI考核做出优秀的产品。

“那些整天谈KPI,以KPI为目标工作的领导,都是不合格的、庸俗的、轻率的、痛苦的、无法说话的。” ——张小龙的繁复。

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它的变化和认知升级也来得很快。如果你按照死板的流程来制定和评估目标,你肯定会被淘汰。

但如果你坚定地反复重申“做伟大产品的梦想”,就能激励团队中的每一个人,赋予他们使命感和成就感,实现自驾。整个团队都应该感受到这种精神。.

23:产品团队的配置要“小而灵活”

张小龙认为,团队越大,越容易处理。这个过程只是限制了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团队要变得非常大,作为管理者,也需要将他们拆分成小团队,充分赋予他们权力。

24:让产品“快而不破”是错误的。慢一点会带来更好的发展

张小龙也曾坚信只有快而牢不可破的产品理念。这里的具体表现是快速做出某种产品功能,然后投放市场进行验证,希望通过这种快速迭代实现产品的成功。

但这只是最好的情况,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新功能伤害了用户,他们就不会回来了。这样做的致命点是浪费了市场的推广资源。如果以后要修改调整,用户就很难回来了。

张小龙 互联网产品经理 用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