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将其昵称为“万能某宝”,此命名不仅因其商品门类丰富,更因其几乎满足一切需求,连隐蔽需求亦不例外。直播平台的粉丝及流量亦可在某宝购置,甚至卖家承诺“绝不封号”。此情形看似荒诞,实则真实。南都记者亲身揭露了该黑产链冰山一角。
直播平台粉丝买卖的现状
在“某宝”平台搜索“直播粉丝”或“直播流量”,众多销售此服务的店铺便会浮现。广告内容丰富多样,诸如“稳定可靠,免掉粉风险”等承诺随处可见,还有宣称“热门渠道专属包”的口号。南都记者于一家热门店铺以1元价格购得映客直播的5000位粉丝和1000点人气,交易迅速完成,整个过程仅需不到10分钟。这些所谓“粉丝”不仅具备头像和昵称,还带有关注信息和职业标签,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卖家坦承这些粉丝源于“刷量”,且均为无效“僵尸粉”。面对记者关于刷粉可能引发封号的顾虑,卖家自信满满地承诺“绝不封号,请放心”。如此公然的欺诈行径引发质疑:直播平台监管机制究竟何在?
刷粉业务的多样性
刷粉业务涵盖增粉量提升及互动活动,如点赞、留言、分享等,旨在增强用户可见度和播放量。更高级别服务确保内容走红,费用相应递增。南都记者在另一平台尝试以1元换得2万粉丝,客服标明此为新用户限时优惠。记者下单支付并提供了映客账号,短短10分钟内,5000粉丝已成功入账。
该群粉丝昵称多样,头像各不相同,普遍职业标签设为“主播”,映客账号以“1146”开头,外观与普通用户几无二致。
平台监管的漏洞
针对猖獗的刷粉现象,直播平台监管至关重要。映客平台对此的回应令人意外。映客表示,鉴于行业领先地位,易受黑客攻击,故持续技术升级。此解释未能充分阐述刷粉为何泛滥成灾。
匿名行业内部人士透露,机器粉丝的普遍存在是新用户群体中尤为显著的现象。此举措旨在避免冷清氛围导致新用户流失。然而,调控不当,直播间可能出现过多的“僵尸”粉丝,对用户体验造成严重影响。
行业乱象的背后
直播平台刷粉普遍存在,不仅限于某宝的个别店铺,而是行业内的普遍现象。易观互联网娱乐分析师王传珍提供给南都记者的数据表明,2015年中国在线直播平台约200家,现预计已超300家。巨大市场规模导致用户流量竞争激烈,刷单行为因而频发。
直播平台对流量需求的强烈,驱使它们采取如刷粉和刷流量等手段,以吸引更多用户。这种策略虽能短时获益,却损害了用户权益,阻碍了行业的正当成长。
结语:直播平台的未来在哪里?
直播平台的刷粉现象,已经成为了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直播平台的前景何在?是继续深陷粉丝刷量泥淖,抑或开辟健康成长的路径?这不仅关乎平台自身,更是整个行业需共同应对的挑战。
直播平台如何处理粉丝刷量问题?敬邀评论区发表见解,亦勿忘予以点赞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