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文化传播手段也在持续更新。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兴力量,影响力日益增强。抖音作为当前最受欢迎的短视频平台,在传播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成就的背后,既有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又有新技术的助力,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讨论。
传统文化传承新阵地
抖音上,传统文化热度持续上升。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传承常遇挑战,但抖音为它带来了新的传播机遇。比如,抖音集团致力于古籍的保护和推广。自2021年起,设立了古籍保护基金,支持多家古籍修复中心开展修复,到2023年5月已有显著成效。此外,与北大携手打造了“识典古籍”平台,上线了4000多部古籍,让更多人轻松接触和学习古籍知识。
古籍内容深奥,阅读不易。抖音上,借助AI助手,用户能询问不解的古文并请求概括,有效提高了阅读速度。这成为利用现代技术传承传统文化的典范。
博物馆馆藏走向大众
抖音在促进博物馆藏品文化传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它推出了“抖in博物馆”活动,使得博物馆和古董更加引人注目。到2023年底,已有729家博物馆加入了抖音。例如,兵马俑、千里江山图以及清明上河图等成了热门话题,显示出传统博物馆的展品借助短视频平台呈现出全新的形象。这些展品不再是博物馆中冷冰冰的展示,它们在抖音上变成了众人热议和喜爱的文化标志。
这些博物馆的展品越来越受到关注,显示了公众认知和兴趣的增长。那些过去难以见到或知之甚少的展品,如今成了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庞大的观看次数背后,显现出人们对博物馆文化的接受度正日益增强。
非遗项目的新舞台
非遗项目在现今社会的流传与进步备受瞩目。在抖音上,几乎所有非遗项目都能找到,占比高达99.7%,比例相当之高。每天都有近两万场非遗直播展开,这种传播方式为非遗项目带来了惊人的关注度。许多非遗项目借助抖音的直播和短视频,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得以了解和熟悉。
许多非遗传承者发现,抖音平台打破了地域界限。过去,他们的技艺可能仅限于本地小圈子流传,而现在,借助抖音这个广阔的舞台,非遗的魅力得以展示给全国乃至全球观众,为非遗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知识类创作者的云集之处
抖音平台上知识类内容创作十分兴盛,到2023年底,粉丝数超过万人的知识创作者已超过25万。他们制作了1.2亿条知识内容。这里已变成一个知识分享和交流的新平台。无论是科普、文艺还是其他类型的知识,都能在此找到关注者。而且,抖音提供的短视频、中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都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将零散学习与深入思考有效结合。
创作者在这里有更多机遇,能迅速发现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粉丝基础。对普通人来说,打开抖音就能轻松接触到各类实用知识,非常方便。
文艺演出线上化的推动
抖音集团实施了“艺播计划——抖音直播院团专项”,这一举措有效促进了文艺表演的网络化发展。2023年,抖音平台上文艺直播场次高达7143万,这一数字充分显示了活动的极大受欢迎。在这其中,有140家专业文艺院团在抖音平台上开始了直播,同时呈现了19350场精彩纷呈的演出。
文艺院团借此机会可拓展新的市场和观众群。过去,线下演出受限于场地和观众数量,而线上直播则打破了这些限制。观众在家中即可欣赏到各类优质演出,降低了艺术欣赏的门槛,也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
多领域社会责任担当
抖音不仅传播文化,其在其他领域的责任也不可忽视。2023年,它助力农特产销售达47.3亿单,并吸引了近1990万人次游客前往乡村旅游。在公益方面,有4.2亿人次通过抖音公益平台参与了公益活动。此外,抖音还催生了新职业,为探店达人、网文作家等提供了工作机会和收入来源。
抖音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同时,也积极回馈社会。它促进了农产品销售,使农民从中受益;推动了乡村旅游,助力乡村发展;广泛参与公益,扩大了公益活动的覆盖面;同时,创造了众多职业机会,为就业市场增添了活力。
你是否察觉到抖音在我们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若有所感,不妨点赞转发,或在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